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四川党的建设
分享

解锁党员教育“新滋味”

2025年10月20日15:29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以前组织党员学习,光联系就要打十几个电话。好不容易筹备好课程,大家还未必爱听。”9月11日,广安市广安区水务局党务工作者姚欢谈起过往,满是感触,“我们身边其实不缺红色资源,可就是不知道怎么用、能学啥。”

党员,究竟该去哪儿学、学什么、怎样学,才更有效?

今年,广安市着力用好用活本土红色资源,推进“小平故里红”党群服务红色矩阵建设,通过系统整合绘制出一张功能聚合、覆盖全域,融“课堂+党群服务中心+远程教育站点+现场教学点”于一体的红色矩阵地图。

曾经的学习困惑,有了实实在在的解决之法。

破“去哪学”的茫然——

变“四处寻找”为“地图导航”

7月,广安区水务局的党员们沿着“重走小平求学路”研学线路,体验了一堂别具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在广安中学邓小平复原教室感受邓小平同志少年求学的氛围,听红色讲解员上一堂微党课《戒懒》;再走进牌坊村,了解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建设和美乡村的生动实践……

党员们有了全新体验,组织者姚欢也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就像有了‘导航’,该去哪、学什么、怎么联系,一目了然。”姚欢所说的“导航”,正是“小平故里红”微信公众号里的红色矩阵电子地图,查询点位、预约参观,一键就能完成,还能根据时间,灵活选择活动地点。

这种便利,源于广安市精心建设的“小平故里红”党群服务红色矩阵体系。姚欢再也不用为“去哪学”“怎么约”发愁了。过去,在基层党员教育中,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不是不想学,是真坐不住!”“想走出去学,也不知道去哪儿、联系谁。”

“学习意愿强烈,但学习途径不畅”,这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错位,成为基层党员教育的一大痛点,“有一个好用、实用的‘地图向导’”,成了普遍诉求。

“其实,广安并不缺资源。”广安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贺刚直言,广安是革命老区,有着厚重的历史印记和红色资源,但与党员教育工作的结合运用还不够。

回应基层所盼,打破“一张讲台、一份讲义”的模式,让厚重的红色历史“装”进党员心里,党员教育真正“活”了。

2023年,广安率先在广安区试点建设党员教育红色矩阵,将分散的红色点位串珠成链。今年,这项举措进一步在全市铺开——通过整合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城市驿站等资源,升级为“小平故里红”党群服务红色矩阵体系,汇聚起更多元的教育资源,搭建起更加广阔的教育平台。

“每一处点位都不再是静止的图标,点击即可查看详细介绍、预约研学活动,彻底改变‘为找学习资源无从下手’的旧模式。”贺刚告诉记者,这张地图精准标注了全市115个党员教育教学点位、154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02个城市暖心驿站。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依托红色矩阵,已开展各类研学活动1.2万余场、教育党员7.8万人次。

从“零星散落”到“串珠成链”,从“物理空间”到“数字云图”,广安正用一张图,重新定义党员教育的打开方式,推动党员教育有形有效、入脑入心。

破“学什么”的单调——

变“没有选择”为“科学搭配”

用一张“红色地图”打通“去哪学”的“最后一公里”,只是迈出的第一步。真正让党员教育活起来,还需要强大而丰富的内容体系作为支撑。广安挥出的“第二板斧”,精准落在了内容供给上——让“学什么”不再是“没得选”的将就,而是贴合需求的“对味”学习。

“学完真的超出预期。”前不久刚结束培训的岳池县酉溪镇平安社区党委书记龙梅忍不住感叹,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超出预期:“我们既沿着‘红色岳池之缅怀革命先烈线路’锻造党性,也进行了‘种植+加工+电商营销’的实战实训,学习了直播带货、产品包装等实用技能,都是我们最需要的。”

这样“对胃口”的学习体验,背后是广安对本土资源的深度挖掘和精心整合。

“一直以来,不少地方的党员教育常常面临内容单调、选择有限的困境,破解的关键在于精准对接党员需求,深度挖掘教育资源。”贺刚告诉记者。在“小平故里红”党群服务红色矩阵建设中,广安特别注重建立优质党课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开放式、立体式党课教育体系。

“对味”,才能“入味”,这一理念逐渐成了党员教育的核心导向,推动学习“菜单”不断丰富升级:

前锋区紧扣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需求,打造“产城融合·红韵锋城”“党建+集体经济”“红色善治”等3条红色研学路线;广安区依托“万堂示范课下基层”活动,组织有农技专长的党员教育师资为农村党员群众送去实用知识……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区县的特色课程、研学线路被整合进“小平故里红”党群服务红色矩阵地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打开地图就可查询能学什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幅提升。

今年9月,《广安市“小平故里红”党课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出台,一项系统性的“七个一百”工程启动:选聘百名优秀党课师资、挖掘百名党课开发人才、建立百名先进典型事迹库、开发百部优秀教学课程、打造百堂精品特色党课、整理百部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确定百个党课教育阵地,将有效解决教育资源分散、供给不足的问题。

在广安,案例越攒越多,课程越开越实,师资也越来越强,党员教育逐渐从“统一配餐”变为“自主点菜”,从“单向灌输”变为“多元搭配”。

当内容更 “活”、选择更 “多”、匹配更 “准”,过去党员教育单调乏味的刻板印象被彻底打破。

破“怎么学”的枯燥——

变“你讲我听”为“沉浸体验”

“早就想了解石盘起义的历史了。”自从“小平故里红”党群服务红色矩阵地图上线,武胜县石盘镇石鼓路社区的党员舒均反复看了许多遍,“以前都是线上自学,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今年6月,武胜县依托红色地图中武胜·红色文化园、石盘起义纪念馆等资源,在石盘镇推出了一堂“沉浸式情景微党课”,舒均和200余名党员群众走进现场。“实景搭建、历史重现的方式,太有感染力了!”舒均忍不住感慨。

为何这样的党课,大家不仅爱听,还能听进心里?在贺刚看来,沉浸式体验打破了“一人讲、众人听”的传统模式,让党课不局限于会议室、屏幕之内,“触景”更“生情”,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

事实上,像这样“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进”的情景微党课,今年以来已在广安全市广泛推开。

7月14日,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的华蓥山起义女战士展陈馆里,一堂没有讲台、没有讲稿的情景课程吸引着党员的目光。“讲故事的方式让我们对女战士们不畏强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华蓥市委宣传部党支部书记林海明说,这样的主题党日活动,真正做到了入脑入心。

在邻水,“行走的微党课”让党员教育更是“飞入寻常”,在田间地头、旧址院落、社区车间生动“上演”。

8月13日上午,30余名党员走进邻水县城南镇花石村吴茱萸产业基地,开展“实景参观+户外授课”微党课,邻水县级党员教育师资、高坪村驻村第一书记段湘辉在农家小院里,讲述了一堂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的微党课。

边走边看,边看边学,党员教育方式的创新,让党员们从“被动参与”到“多向互动”,不仅打破了传统学习的沉闷,更激发出党员奋进实干的蓬勃动能。党员罗彤说:“段书记分享的经验令我受益匪浅,更坚定了我在乡村振兴中努力奋进的信心和决心。”

地图导航精准指引,内容供给丰富对味,情景体验沉浸入心,用“活起来、动起来”的红色资源,助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广安以全链条创新持续推进“小平故里红”党群服务红色矩阵建设,推动党员教育向“主动式”“共鸣式”转变。

现在,那张小小的“红色地图”,已不是一张简单的导航指南,它更承载着历史的脉络、传递着创新的温度,铺展开的是一幅全域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党员教育新画卷。

(《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范吴瑕)

(责编:王先进、王珂园)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